主页 >  滚动>正文
四川成都:乡村振兴路上青春力量涌动
时间 : 2023-05-04 23:06:08   来源 : 新华社新媒体

新华社成都5月4日电(记者袁波)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加快,年轻人不愿留乡务农的传统观念正悄然发生转变,回归乡野就业创业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在四川成都的乡村,有一群朝气蓬勃的“新农人”,他们成了种粮高手、民宿管家、运营主管……回归乡里的青年,让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成长底色,也给乡村带来新气象、新变化。

走进成都大邑县沙渠街道的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望无际的小麦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金色的麦浪。34岁的伍从成正在查看小麦长势:“这个月底就要收麦子了,从成色来看,预计今年收成不错。收完麦子后马上改种水稻,轮作效益更好。”

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伍从成从实验室走进了田间地头,返乡种植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他和十几名“90后”组建了种田团队,全程机械化种粮。


(相关资料图)

科班出身的伍从成利用在水系改良、土壤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的实战经验,几年来发展农业种植面积近8000亩,农产品年综合产值达0.3亿元,还依托便利交通,朝着农耕文化教育方向发展,努力提升每一粒米的附加值。

伍从成在查看小麦长势。新华社记者 袁波 摄

如何让传统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伍从成有着自己的理解:“现代农业应是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高效农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乡村务农,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才有好基础。”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络绎不绝的游客漫步在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麦田里、花丛中、果树林、鱼塘边,尽情享受着田园美景。

位于稻香渔歌农业产业园里的民宿。新华社记者 袁波 摄

“民宿在一个月前就预订完了。原来在上海必须穿高跟鞋,现在忙起来只能穿运动鞋,管30多栋民宿,走路都是一路小跑。”33岁的稻乡渔歌民宿经营负责人赵小英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在上海从事酒店管理的她年初辞职回乡,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的新舞台。

走进民宿院落,“川西坝子”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精心装点的景观盆栽错落有致。走出后院,豁然开朗,不少游客在麦田、小溪边品茗闲聊。

“民宿在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下,还需要照顾客人的个性化需求,客人很看重深度旅游体验:鸟语花香中品尝咖啡、烘焙;体验亲子线路,带孩子感受农耕文化……”赵小英说,目前园区内的民宿都是以川西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为特色,辅以多样化的旅游业态,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这种“民宿+”的模式已形成集群效应,年营收超千万元。

游客在鱼塘里体验捉鱼比赛。新华社记者 袁波 摄

“五一”假期同样忙碌的还有运营主管李慧玲,从游客接待到项目讲解、园区巡查,再到临时处理突发情况,这些时刻考验着这名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今年29岁的李慧玲原本在上海从事酒店会员管理工作,2019年,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厚情感的她选择回到大邑。

“大学刚毕业时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几年下来发现自己的根还是在老家农村。回乡就业既可以体验田园牧歌,又可以照顾到家里,不断学习,有乐趣地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李慧玲说,乡村需要年轻人,乡村振兴给了年轻人奋斗的沃土。

在成都,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用新理念新思路,用心用情扎根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