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
常言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很多人都认为杜康仅仅是一种酒的名字,却不知道在《史记》的记载中,杜康是夏朝的国君,而杜康酒正是他发明的。因此在制酒业都奉杜康为酒神,相当于祖师爷了。在过去将近4000年的历史中,国人对酒的热爱有增无减,古往今来嗜酒如命的名人志士也大有人在。例如建安之后的“竹林七贤”,便是在竹林中酣畅饮酒的七位文人骚客,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更是以酒后 诗兴大发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而著称。
除了文人墨客之外,古代的君王也有爱喝酒的。据说刘邦在一次醉酒后,借着酒力斩断了一只白蛇,谁料他后来真的成了斩龙的开国天子。受到“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许多古人在去世的时候会选择陪葬品以供自己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生活的顺利,而酒便成了许多人的不二选择。因此,在现代考古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酒器、盛酒的器皿之类,很多考古人员也会好奇这沉淀了千年的酒是什么味道的呢?无独有偶,1974年的春天,有两个盗墓贼就喝下了墓中的千年古酒,2天后醒来被村民发现,开口说的话却让人发笑。这可是个新鲜事。
(资料图片)
一、“醉酒”的盗墓贼
在1974年4月份,有两个已经从事“盗墓行业”十余年的盗贼听闻沈阳市叶茂台地区有一圣迹山,两人认为进去随便摸索到一点“圣迹”也算是赚到了。空手套白狼的事不干白不干,于是两个人凭借着十余年的经验,很快就勘探好了当地的地形,计划好路线之后就上路了。古墓里有大量的陪葬珍宝自不必多说,格外兴奋的两个人还发现了两个状似酒瓶的沉甸甸白色瓶子。其中一个胆大的拿起来晃了晃发现里面不是珍宝撞击的清脆声音,而是哗啦啦的水声。
饶是盗墓这么多年的盗墓贼也很是惊讶,他们干这行这么多年,还真的没见过古墓里的酒坛子里还有酒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两人打开了酒瓶,霎时间酒香弥漫了出来,让人随之精神一振。他们认为这古墓已经过去了许多年,酒瓶子里的酒大概也变成了传闻中的千年老酒。都说酒窖藏的越久会越来越香醇,更有传闻说古墓里的酒喝了能“长生不老”。于是两个人就这样放下了防备开始你一口我一口的喝了起来。
不过在喝的时候却没有感到酒的香醇,而是淡如水,甚至有点腥。不多时,二人就觉得自己“醉醺醺”了,再没过多久就四肢无力,倒在了古墓里。直到两天后,有村民路过此地,看到了盗墓贼进古墓的足迹才发现了尚在昏迷中的两个盗墓贼,于是马上报警。待二人接受了救治醒来之后仍旧感觉脑袋昏沉沉的,不过只以为是宿醉的盗墓贼并没想到两个人已经昏迷多时了。其中一个还说了一句让警察局的人都哭笑不得的话:明明没什么酒味,怎么后劲这么大。
二、“醉酒”的真相
哭笑不得的众人这才道出了真相,二人喝的其实不是什么所谓的“千年老酒”,而是在喝酒的时候没注意有病毒污染的瓶口,再加上壶中的酒很大可能已经变质,因此两个人根本不是醉倒了,而是被毒倒了,能被救治过来都算他们命大。不过,正是由于他们这次乌龙事件,才使得他们盗墓所在的辽朝古墓群得以被发现。随后,考古专家们就来到了圣迹山,开始了对古墓群的发掘。
果真在发掘之后,一对封口的酒壶被找到了。有一位叫冯勇谦的考古学家当时就判断其中就是千年之前辽朝的生产之后作为陪葬品的老酒。由于路途颠簸,交通不便,考古学家们担心把液体带回北京的话来不及化验其中成分就挥发掉了,于是冯勇谦自告奋勇先抿了一小口。他表示并没有什么酒味,而是淡如水的味道,最多还有点泥土的腥气。不过后来检测后,其中确实有微量乙醇的存在。
结局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断定,这一对的确是装着辽朝生产的酒的酒壶,这也是在辽朝的考古历史上首次发现了“千年老酒”,无论是对于考古事业还是酿酒业贡献都是很大的。由于古代的酿酒和保存酒的技术相较于现代来说都是比较落后的,一般来说只有5到8度,因此冯勇谦教授喝的酒中的酒精成分可以说几乎都挥发掉了。不过这也解释了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月下独酌》
《史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