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推出以来,各种讨论十分热烈,我也凑了凑热闹,不时向ChatGPT发问。多数情况下,它能够做出靠谱的回答,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一些“看似合理但不正确”的答案。
最近,我正在为南美洲的邮轮之旅做准备,虽然之前已经在网上检索了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三国的景点、气候、治安等信息,但有些问题讲得比较含糊,需要自己过滤。这次一问ChatGPT,它的回答直截了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资料图】
经过试用,我明显感到ChatGPT的资讯类知识储备很充足,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也比较到位,但它对中文的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要比英文差。
那么,ChatGPT的文学创作水平究竟如何?借参加“ChatGPT文学作品研讨会”的契机,我与ChatGPT聊了好几次文学。我要求它写一篇题为《我在多伦多巧遇上海的小学老师》的文章,故事中的“我”五十岁,小学老师叫王美娟,六十五岁。三分钟后,它写了六百字。我说:“故事太平淡,请增加吸引人的内容。”两分钟后,蹦出来一千多字。我又说:“文章缺乏诗意和文采。”它立即回答:“非常感谢您的建议,以下加入了更多的文学元素。”并附了五百多字。”我再说:“还是不够理想。”它立马答道:“以下是我尝试的进一步增加故事的诗意和文学感,希望能够让您更满意。”并附了五百多字。
就在十几分钟内,ChatGPT提供了四个文本,速度确实惊人。我请六位文友给这四个文本打总体分,最高分85,最低分60,看来ChatGPT的创作水平还不低。大家认为文章的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有逻辑,也有一定的可读性,但不少地方像套话,并没有动人的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还是像机器人写出来的。
到底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作品与专业作家有什么区别?为了寻求更直观的答案,我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问ChatGPT:“你知道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吗?”随即它就给出了关于《背影》的详细介绍。我提出要求:“请写一篇《父亲的背影》。”两三分钟后,跳出来一千字。我说:“缺乏细节和文采。”它回复:“非常感谢您的反馈,以下是我改写的文章。”并附了五百多字。
散文贵在独特的立意与真挚的表达,细节是安身立命之本,而ChatGPT写出的《父亲的背影》却在讲大道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他的背影却展现出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和担当……每当我和母亲向他道别的时候,他总是不经意地回过头来,给我们一个微笑还有鼓励的眼神。这时,我能感受到他那高大的身影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榜样和支持者。”
这样的文字是很难引起读者共鸣的。也许,ChatGPT在收集大数据时喝了太多“鸡汤”,进而形成僵硬的表达模板,很难写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文章。
恰如吴晗先生所说:“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读过《背影》的人,大都记得父亲替儿子买橘子时攀爬月台的那个“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由此可见,ChatGPT的文学创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无法与专业作家相媲美,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新世界的窗口,从而启发写作灵感、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速度,就像ChatGPT一再强调的那样:“人工智能会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眼下,机器缺乏的是创造力、思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在许多领域无法被取代的“智能”所在,而文学创作恰恰是依靠创造力与个人体验的工作,所以作家不必担心失业,文学也不会式微。
(原标题: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孙博
流程编辑:u099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标签: